2023-08-23 22:07:07 来源 : 个人图书馆-四季视野
(相关资料图)
1722年冬,康熙在畅春园离世,原本胤禛应该同其他皇子一起,为康熙守灵,然后再操办登基事宜。但雍正非但没有在宫中为父亲守灵,反而带人冒着大雪赶回了雍亲王府。当雍正抵达潜邸之后,第一件事就是马上召见邬思道,这个举动看似十分反常,实则却是情理之中。邬思道不仅是帮他夺得皇位的第一功臣,更是知晓他全部秘密的重要谋士。要想让一个人永远保守秘密,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灭口。为了试探邬思道的忠心,雍正见到他之后的第一句话便是:“先生乃居功至伟之人,想要什么奖励尽管开口。”邬思道身为一个拥有洞察人心能力的谋士,早就猜到了雍正的真实想法,并且非常了解雍正的为人,正所谓“飞鸟尽,良弓藏”,他的存在让雍正感受到了威胁。为了让雍正对自己放心,或者说能看在往日的功劳上高抬贵手,邬思道仅用了三句话,就打消了雍正对他的忌惮之心。康熙四十三年,河北、山西等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,导致几百万老百姓流离失所,康熙得知此事后可谓日夜忧思。当时,康熙面前的大红人太子胤礽和老八,都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,大臣们也都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,但就是无法解决这个难题。老四胤禛在无奈之下,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苦差事。邬思道知道四爷也是不可为而为之,于是帮他出谋划策,最终顺利地解决了赈灾一事。其实,邬思道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四爷,在“九子夺嫡”中脱颖而出。按理来说,雍正应该对其感恩戴德,可是就在康熙去世的当晚,他却急匆匆地赶回了潜邸,为的就是解决邬思道。当雍正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雍王府时,邬思道早已经预料到有这一天了。因为他太了解自己的主子了,雍正绝不会留一个知道自己底细的人。雍正向邬思道发难时,这位老谋深算的谋士开口回道:“我老了,还是一个残废之人,不适合立于朝堂之上,否则会影响朝廷的颜面。”还没等雍正反应过来,邬思道紧接着说:“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,玩玩阴谋还行,根本没有治世之道,不适合辅佐您了。”就在雍正沉思之际,邬思道再度开口:“我跟您这么多年,经历了太多的明争暗斗,心早都累了,现在我想归隐山林,您如果有需要,我还是随叫随到。”这三句话不仅体现出了邬思道的大智慧,其实也给雍正找了一个光明正大的台阶。而邬思道想表达的真实想法,其实就是所谓的“半隐”。对于普通人而言,共富贵容易、同患难不易。而对于雍正和邬思道而言,却恰恰相反,想必没有一个皇上,愿意留一个隐患在身边。听到邬思道如此善解人意,雍正最终也打消了除掉他的念头。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