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-06-22 12:10:02 来源 : 黄冈日报
黄冈日报社 浠水县委宣传部联合报道组
【资料图】
“解鞍欹枕绿杨桥,杜宇一声春晓。”绿杨乡之名源于940多年前,苏轼在浠水境内游玩时写下的《西江月·顷在黄州》一词。
位于浠水流域中游的绿杨乡背山面水。山,是横跨蕲春、浠水两县的三角山;水,是鄂东第一大水库的白莲河水库。全乡26个行政村中,有15个库区村、11个山区村,全乡主体功能区为限制开发类。
曾经,生态约束与产业发展的矛盾,让依山傍水的绿杨人有些迷茫:“靠山不能吃山,靠水不能吃水吗?”
限制开发功能区,出路何在?如何在“金山银山”与“绿水青山”之间探寻动态平衡?
“让绿杨该干什么就干什么。”6月12日,绿杨乡党委书记李群告诉记者,去年以来,乘着省市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的东风,因地制宜,锚定建设“两山”理论示范乡镇和全域旅游示范乡镇的目标,游绿杨、品美食、住民宿、购特产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正在逐步形成。
护绿添绿用绿 厚植生态底色
“走,带你们看花去。”临近下午2时,在绿杨乡乱石河村禾雀花基地,乱石河村党支部副书记、治保主任程登富送走最后一桌客人,热情地招呼着记者,随手递来两顶草帽。
顺着石阶而下,抵达山涧深处,只见紫红色的禾雀花悬挂在悠长盘曲的老茎上,每串二三十朵花,垂直落下,似无数小鸟栖息在枝头,一簇簇,一串串,一排排,微风声、溪流声、鸟鸣声,奏响了森林之歌。
“禾雀花,花形酷似雀鸟,是国家二类保护植物。我们村生长着几千棵野生的禾雀花。”程登富一边介绍一边摘下一串禾雀花,扭开花蒂吮吸了一口花蜜:“这个很甜,你们尝尝,禾雀花不仅有独特的观赏性,还可煎、拌,制作成特色小食。”
6年前,响应白莲河水库整治要求,程登富带头拆除了自家7000只蛋鸡养鸡场。一个偶然机会,村里深山老林里成片的禾雀花被他发现。
经专家考证,这里是鄂东最大的禾雀花群落,共约5000亩,盛花期十分壮观。几年来,绿杨乡持续开展禾雀花的保护与利用工作,全力打造集观赏、食药用、科研、文化等于一体的禾雀花产业链。
绿色是绿杨的本色。全乡境内森林覆盖率全县第一、超过71%,有白莲河库区最长的“黄金湖岸线”40公里。
“好山好水是绿杨最大政治责任也是最宝贵财富。”李群说,只有扮靓绿水青山颜值,才能做大金山银山价值。
几年来,绿杨乡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绿色,全面取缔关停石材矿山开采,境内石材矿山资源零开发,全域禁止规模化畜禽养殖;开展绿满绿杨行动,做到见缝插绿、拆旧还绿,矿山复绿,每年提升1%的森林覆盖率;坚持组织干部群众开展“周末大清河”行动,守好一库清水。
“生态优势已转化为发展优势。”程登富说,乱石河村的禾雀花谷已成为网红打卡点,高峰时他一天为8批游客当导游。他家经营的农家乐,盛花期每天营业额超过6000元,在他带动下,全村开了5家农家乐,20多人干起了导游,茶叶、新鲜水果等土特产价高俏销。
延链补链强链 提升农业现代化成色
走进绿杨乡冷水井村中心茶厂,制茶师傅动作娴熟地将新采下的嫩叶杀青、揉捻、炒制,一锅锅新茶出炉,芳香四溢。不远处,几位村民在将茶叶分装、称重、包装、发货。
“这些都被武汉、黄石客商订购了。”茶厂负责人王华柏说,今年生产的茶叶每斤最低200多元,是两年前的4倍多,特级云雾茶卖到了2800元一斤。
同样的茶园,茶叶售价缘何猛增?
绿杨乡海拔高、生态好,曾经,26个村,村村有茶园,茶叶是当地群众主要收入之一。但因茶企“各自为战”,没有叫得响的品牌,茶贱伤农,全乡种茶面积由高峰期的万余亩减少到4000多亩。
不能让村民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。2022年4月,绿杨乡成立茶叶链党建联盟,对内整合资源,对外强化开放,着力解决茶产业发展难题。
针对种植技术短板,聘请专家改造老茶园,推广绿色防控技术;针对深加工设备落后,在冷水井村新建中心茶厂,引入专业市场主体,统筹全乡绿茶深加工和销售,提升产品附加值;针对品牌杂乱,申请了绿杨茶绿色认证,重点打造了绿杨村、雀山翠峰等品牌;在销售环节,培养乡土网红,在抖音直播平台带货……
“两年来,从绿色种植、精深加工、线上销售、品牌打造等各环节赋能茶产业链的延链强链补链。”李群说,2022年全乡绿茶50%销到浠水县外的武汉等市场,价格上涨50%,绿茶产值2500万元,带动了全乡2800人从事茶产业工作,人均茶产业收入达6500元。
因地制宜发展绿茶、油茶、中药材和高山优质稻四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业,已列入绿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的正面清单中。
绿杨有油茶林10000余亩,为破解低产林、出油率不高,加工难等问题,打出一套组合拳——
今年3月,依托黄冈师范学院茶专家胡孝明教授团队,绿杨乡成立了我市首个油茶博士工作站,实施油茶改造项目,推动油茶连片规模化,提升油茶产出效益。
今年5月,投资600多万元的高标准油茶加工厂投入生产。“我们生产的茶油不饱和酸高,没有农药残留物,在市场上很受欢迎。”加工厂负责人占红亮介绍,工厂年产能20吨茶油,不仅节约了种植户的运输成本,还提高了油茶的附加值,同时搭建了“绿满香”线上销售平台,成品油售价120元一斤,是以前的2倍。
全域全时全链 做足乡村游特色
旭日东升,霞光万道,天际霞光入水中,岛屿星罗棋布,蔚为壮观。这里是白莲河千岛湖美景的最佳观赏点——绿杨乡首个国家3A级风景区梓木山庄。
每逢节假日,自驾前来游玩的车辆川流不息,观景台上打卡拍照的游客熙熙攘攘。在这里,可以丛林徒步,可以聚会轰趴,可以浪漫约会,还可以住进藏在山野中的民宿独栋小木屋,夜晚看繁星点点……
“如今盛开的桃花开遍天下,处处桃花盛开处处是我家……”浑厚的歌声伴着钢琴的演绎响起。浠水县楹联学会的耿伯英在一旁唱着《我爱桃花我爱家》,他的朋友则在弹着钢琴。
经常来此游玩创作的耿伯英,为山庄写了一首诗:“大别山中一靓葩,两山理论放光华。白莲夜色凉如水,梓木山庄游客家。”
“生意越来越好,二期项目正在兴建50间民宿。”梓木山村党支部书记范胜喜说,通过引进市场主体三年建设,昔日穷乡僻壤之地的梓木山村,建成了果园采摘区、农业体验区、露营区、民宿园、千岛湖观景亭等景点设施,一年四季美景如画,朝看日出,夕看晚霞,夜观星空,已成为鄂东旅游新名片,每逢节假日一房难求。
“全域旅游是将美丽风光向美丽经济转变的根本之策。”李群表示,在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中,绿杨乡锚定打造全域旅游示范乡镇目标,围绕春夏秋冬、吃住玩购,做足全域全时全链文章,打造乡村游特色。
吃在绿杨——以隔皮肉汤、绿杨山城吊锅、白莲河的胖头鱼等为招牌菜,叫响“到绿杨吃地道农家菜”美食特色旅游。
住在绿杨——把民俗作为重要特色,加快梓木星空、读书山等民宿的建设和推介,在全乡形成风格各异、高中低端、形式多样,老少皆宜的民宿群。
玩在绿杨——继续推进禾雀花谷、月牙梯田、望江山等景区创A工程;启动绿杨乡省级旅游名镇和乱石河等五个省级旅游名村的创建,形成富有地域特色、承载田园乡愁、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;推出精品风景游、红色党建游、农耕文明游等各种主题游;开展登山节、禾雀花节、小吃节等一系列特色游,不断吸引人气,扩大绿杨知名度,让旅游产业成为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。
购在绿杨——正在积极推进丁山油、雀山茶、云中米、绿杨药的品牌工程建设,建立特色农产品馆,加快建设抖音平台和抖音小镇,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。
一揽子旅游开发的组合拳,行之有效。今年前五个月,绿杨乡接待游客10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。一条独具特色的“绿色增长、集约高效”的四化同步之路越走越宽广。
绿杨,一个好梦开始的地方。
(报道组成员:叶大军 沈红星 鲁娜 方俊 李洋)
(责编:汪泽滋)标签: